高温防暑及急救方法措施

本文转自:闽南日报

目前,正处炎热高温时节,强热辐射的高温天气会引起人体的体温调节系统出现功能紊乱而导致中暑。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感到头痛、头晕、眼花、胸闷、心慌、烦躁等症状,可能就是中暑。中暑一般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类。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恶心、胸闷、心慌、出汗多、四肢无力等症状,是中暑的苗头,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7.5℃,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轻度中暑,是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面色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体温继续升高,但经常规处理、治疗后,一般在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常为高热、晕厥、头痛、抽搐、脱水或呼吸急促、意识不清等症状,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超过39℃,甚至会突然昏迷,危及生命。

有几类人容易中暑,年老体弱者、孕产妇、婴幼儿及儿童和心脏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患者以及身体素质较差或营养不良的人、工作或运动强度过大的人、过度疲劳的人。

笔者认为,防暑工作做好了,中暑是可以避免的。防暑方法主要有下面几种,一是饮食方面,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体出汗多,营养消耗大,水分挥发多,要补充足够的营养蛋白质,适当多吃些鸡、鸭、瘦肉、鱼类、蛋类、奶和豆类等营养食品,少吃高油高脂食物,还应多吃些水分含量较高的时令新鲜果蔬,如苦瓜、黄瓜、菠菜、西红柿和甜瓜、西瓜、桃子、梨等,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还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多喝开水或适当喝一些盐水(高血压等患者避免),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不宜等渴了再喝水(那时身体已是缺水状态)或口渴后狂饮,不能大量喝冷饮,否则会影响到身体各系统功能的正常运行;饮酒不宜过量,特别是白酒,更会助热生湿,容易中暑。

二是睡眠方面,高温天气体力消耗大,易感疲劳,一天中需要充足的睡眠,有助预防中暑;但午睡时间不宜过长,最好30分钟至1小时,否则大脑神经受到抑制,醒后感觉更加困倦或头疼。睡眠时不要直对着空调出风口和电风扇,以防冷风直吹人体导致“空调病”或“风扇病”。

三是劳作运动方面,要减轻劳作或运动强度,避开一天中气温较高的时间段进行户外劳动、工作或者运动。对于劳动工作,用人单位要严格落实防暑降温有关规定,尽可能避开高温天气的酷热时段,科学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改善工作生产条件,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要向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防暑降温饮料、保健用品及必需药品;劳动者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多喝水和防暑饮料,及时补充水分。对于体育运动,强度要适当,运动量也是循序渐进增加,避免在最热的时间段运动,可选择气温较低的早晨或傍晚进行运动,不要在封闭的、通风不良的、潮湿的室内运动。

四是外出方面,出门前要备好防晒用品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段且烈日下外出行走;若此时段非要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涂抹防晒霜、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打遮阳伞等,携带充足的水和防暑降温药品,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六一散、藿香正气水、金银花露等;外出时尽量选穿棉、麻、丝等种类的衣服,便于出汗时能及时散热。

此外,从高热环境到比较低温室内后,忌“快速冷却”,即不要立即对着空调或风扇直吹人体,也不要立即冲洗冷水澡,否则会使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脑部血管迅速收缩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产生头晕目眩。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为宜,温度最好调至不低于26℃。

中暑急救方法,一旦发生中暑,中暑者应立即停止手头上的工作,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到附近比较阴凉、干燥且通风处休息,同时补充水分,如喝些开水、矿泉水或者淡盐水、绿豆汤等含盐分的清凉饮料(高血压等患者忌),或服用仁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口服补液,达到降低身体温度和补充血容量之效果;重者要平躺,解开衣领、领带、衣扣等,若衣物潮湿、紧致要立即解除,以便加快散热;也可以进行物理降温,在太阳穴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用湿冷毛巾擦拭或冰袋冷敷头部、颈部、腋窝和大腿根部等处,或用30%酒精擦浴、擦拭直至皮肤发红,促进散热;或使用电风扇进行散热,但千万不要把电风扇直接对着患者吹。若症状没有减轻,出现重度中暑或昏迷,要迅速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救治或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jg/181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