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阶段医护人员皮肤
皮肤的清洁
在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首先明确单纯用自来水清洗皮肤是不够的。
清洁剂的选择
清洁剂包含2种:
1、皂类清洁剂,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肥皂。
2、合成型清洁剂,最常见的就是洗衣粉。洗衣粉包括普通洗衣粉(主要是烷基苯磺酸钠),以及低磷和无磷洗衣服/洗衣液、加酶洗衣液/洗衣粉、含有荧光增白剂的洗衣液/洗衣粉。
皮肤清洁步骤及注意事项
1、手部清洁:
是防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重要环节。
何时洗:饭前便后;戴、脱防护用品前后;触摸“易感”部位;接触病患前后;接触污染物品之后。
怎么洗:采用七步洗手法。
洗后处理:用干净的毛巾及纸张擦干或烘干机烘干。
无条件洗:可以使用免洗手消毒剂(含酒精成分的免洗洗手液)进行清洁。
2、面部清洁:
何时洗:通常还是早晚清洁,每天两次。
怎么洗:该怎么洗还怎么洗!选择常用的洁面产品;对于有化妆和擦防水功效防晒霜的人群,清洗前需要卸妆。
洗后处理:用干净的毛巾(定期开水烫)及纸张擦干。
3、头发、躯体清洁:
怎么洗:每日1次,水温适宜(不超过40℃)。特殊接触环境且无头套情况下,可适当增加清洗次数。
洗后处理:用干净的毛巾(定期开水烫)及纸张擦干。
皮肤的消毒
消毒剂怎么选
在日常卫生防病和临床诊疗工作中,皮肤消毒是继皮肤清洁后,发挥病毒防护不可忽视的关键步骤。皮肤消毒剂根据其作用机制不同,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
1、氧化剂
碘伏:也称聚维酮碘(PVP-I),当其与皮肤或黏膜接触时,根据既往对SARS-CoV的研究发现,PVP-I处理2分钟后,病毒完全灭活。故可常规使用。
安尔碘:是碘合成的一种醇溶液,与碘伏相比,其杀灭病毒的效果更好,持续时间更长(作用持续6小时以上,有效控制再污染可能)。
碘酊:作用广,但需脱碘,且对皮肤刺激性大,不推荐日常使用。
2、醇类制剂:医用酒精
目前主张推荐使用浓度在75%左右的乙醇溶液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但因其刺激性较大,黏膜部位的消毒忌用。
3、表面活性剂:
新洁尔灭(苯扎溴胺溶液)和洗必泰,两种均不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因为当其与肥皂等碱性物质相遇时其杀菌能力减弱或丧失。目前不推荐。
消毒剂怎么用
1、先彻底清洁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
皮肤消毒前要视皮肤的污染情况对皮肤进行不同的清洁。
2、该涂哪就涂哪。
3、消毒剂发挥作用时间通常为1-5分钟,或者消毒剂彻底自然干燥为准。
皮肤的护理
皮肤频繁地清洁及消毒会使皮肤屏障功能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时表现为皮炎/湿疹样改变,产生红斑、丘疹、干裂、脱屑等表现和瘙痒、灼痛等主观症状。长时间封闭于防护用具之下,还会引起接触性皮炎、接触性荨麻疹或加重原有皮肤疾病(例如痤疮、脂溢性皮炎、玫瑰痤疮等),因此,清洗消毒同时须进行正确的护理。
1、从防护出发,建议涂抹保湿时间比较持久且无刺激性的霜剂或乳剂,如维生素E乳膏、绵羊油、凡士林以及含尿素或神经酰胺的护手霜、润肤乳等。
2、当出现皮肤疾病状态应涂抹具有皮肤屏障修护作用的保湿剂。另外,应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选择适宜的保湿剂剂型。药物治疗要在皮肤科医生指导下进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zl/17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