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您夏至养生

导读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夏至适逢每年公历6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90°时开始。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那么夏至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晚睡早起合理午休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天白昼最长、夜晚最短。为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夏至时宜晚睡早起,并利用午休来弥补夜晚睡眠的不足,尽量保证每天睡眠时间不少于7h。合理安排午休,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另外,夏至时气候炎热,人体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因此,睡觉时不宜久吹风扇、空调;使用空调时,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适当多吃酸味和咸味食物夏至时节人体出汗较多,相应的盐分损失也多,若心肌缺盐,心脏搏动就会出现失常。中医认为此时宜多食酸味以固表,多食咸味以补心。

忌过食寒凉夏至时酷暑难耐,有些人为了贪图一时畅快,大量食用寒凉食物。而从阴阳学角度讲,夏月伏阴在内,饮食不可过寒,冷食不宜多吃,少则犹可,贪多定会寒伤脾胃,令人吐泻。西瓜、绿豆汤、乌梅汤等虽为解渴消暑之佳品,但不宜冰镇食之。

夏至时应顺应自然界的气候变化,以养阳为主。在运动方式上,宜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强度过大。若运动过激,可导致大汗淋漓。汗泄太多,不但伤阴气,也易损阳气,不利于养阳。运动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清新的地方。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通泄。如果懈怠厌倦,恼怒忧郁,则有碍气机通调,对身体不利。

科普知识——穿衣巧防晒

夏至时光照强烈,紫外线容易损伤皮肤,因此要格外注意防晒。防晒方法有很多,除了用防晒霜、遮阳伞、遮阳帽外,选择合适的衣服也可遮挡紫外线。

首先从衣服的颜色上讲,红色衣服防晒效果最佳。因为红色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黑色、藏青色这两种颜色在阻隔紫外线方面作用仅次于红色。我们夏季经常穿的白色衣服,在防晒方面则作用较弱。从面料上来说,牛仔布防晒效果最佳,涤纶化纤的衣服防晒效果也不错,在天然纤维中,防晒效果为:亚麻大麻棉丝。而我们夏日里经常选用的棉质衣服,虽然穿着舒适,但在防紫外线方面则略逊一畴。不过因棉质衣服在吸汗、舒适度方面存在优势,因此仍是夏季很多人的首选。在选择棉质衣服时,从防紫外线角度考虑,应选择款式宽松的衣服,因为宽松的要比贴身的防晒效果好。

供稿:治未病科

编辑:办公室

治未病科简介

治未病科是我院具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健科室,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针对不同年龄层次、不同职业出现的:饮食不合理、休息不足、心理过度紧张、压力大、长久不良情绪影响、过度疲劳、老年人功能减退、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早期表现等情况,运用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和方法,实现“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复发”的健康目标,达到预防疾病、健康长寿的目的。

科内现有舌面脉信息采集体质辨识仪1台,可通过中医四诊信息采集,给出体质类型、发病倾向、饮食运动调理建议及四季养生调养方案。通过中医体质检测可针对不同体质发病倾向制定个性化体检方案。

主要针对:一般人群、亚健康人群、病前状态人群、慢性疾病需实施健康管理的人群进行治疗。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健康体检、中医体质辨识、健康管理、健康咨询、饮食调理、起居调养、情志调摄、内服外用药物调理、穴位保健、艾灸、拔罐、刮痧、按摩等。

主要解决: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慢性咽炎咳嗽、亚健康疲劳状态、小儿发热咳喘、脾胃功能失调、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防治、乳腺疾病防治、肿瘤术后恢复及化疗后恢复治疗等。









































治疗白癜风的最佳方法
女人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cf/754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