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言清雨防晒中的专业术语代表什么意思,
炎炎夏日,当我们去购买各式防晒品的时候,导购会问:“您需要多大倍数?室内用还是室外用?防水还是不防水?”
对于SPF、IP、PA+,很多消费者还不理解其代表的含义,也不知道美系、日系等防晒化妆品的标注方法的区别。其实这些字母及数字代表着防晒化妆品的防晒功效,消费者在掌握这些专业术语后,能更得心应手地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防晒品。
SPF(sunprotectionfactor),是美国系统的防晒系数,现已作为对防晒化妆品效能测试的主要指标在国际上普遍使用。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对防晒化妆品的SPF值测定有较为明确的规定。我国通过《化妆品卫生规范》对防晒化妆品进行严格管理。防晒化妆品的首要测定指标就是SPF。
SPF的概念是涂抹防晒化妆品和未涂抹防晒化妆品所产生的最小红斑量(MED)之比。以涂抹防晒制品的皮肤,产生最小红斑所需的照射紫外线时间,除以未使用制品的皮肤产生最小红斑所需的照射紫外线时间。
(防晒系数SPF=在防晒成分保护下皮肤晒伤所需的时间/在没有防晒成分保护下皮肤晒伤所需的时间)
如SPF10是指10倍的防晒强度,假设一个人在没有抹防晒霜的情况下晒30分钟皮肤开始出现红斑,那么抹上SPF10的防晒霜后,可保证她在30(分钟)×10分钟后才会晒伤皮肤,这里“10”是倍数,一个倍数为30分钟。
(例:分钟/30分钟=10或SPF=10)
一般来说,防晒系数(SPF值)的大小代表着防晒化妆品防晒能力的强弱。SPF值越小,其防晒效果越差;SPF值越大,其防晒效果越好。如最低SPF值2~6,中等6~8,高度为8~12,高强度的为12~20,超高强度为20~30。一般情况下,使用SPF值15的防晒化妆品就足够了。
SPF被大量因素所影响,防晒剂活性成分的浓度和类型、制剂中的其他成分等均会影响其数值的高低。研究发现通过增加防晒剂数量,能提高SPF值。我国相关法规规定标注的最大SPF值为30,目前也有产品SPF高于30。虽然SPF值是评价防晒产品的重要指标,但也不要盲目相信这个指标。因为过高的SPF值防晒产品中的防晒剂及制剂成分,会造成额外的皮肤负担,并且SPF实际上只是评价UVB防晒效果的指标,不包含UVA,并不完全代表其防晒能力。
SPF是目前国际上较广泛采用的表征防晒用品防晒功效的指数,国外一般采用人体皮肤试验或其他方法确定。国际上还有另一种评价防晒用品防晒功效的方法—光谱法。它通过测定表征样本吸收和反射紫外线能力的吸光度值,来评价防晒品的防晒功效,需用到紫外线探测仪。
IP(indiciaprotection)是欧洲体系防晒化妆品防晒系数的标示,IP×1.5=SPF
实际上也只是评价对UVB的防晒效果。
PA(protectiongradeofUVA)是年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公布的“UVA防止效果测定法标准”,是目前商业中最广被采用的标准,分为PA+、PA++、PA+++、PA++++几个等级。皮肤医学专家不断提出警告,强调UVA虽然不易晒伤皮肤但会引起皮肤老化及病变,所以PA标示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PFA是防晒化妆品对UVA防护效果的客观评价。这种标识建立在皮肤晒黑或色素沉着的基础上,主要反应的是对UVA的防护效果。
PA=有涂防晒剂MPD/未涂防晒剂MPPD
式中,MPPD指产生黑斑的最小剂量。
PA与PFA之间的关系如下
2PFA4一般防护有效防护时间2~4小时相当于PA+(有效)
4PFA8较强防护有效防护时间4~8小时相当于PA++(相当有效)
8≤PFA超强防护有效防护8小时以上相当于PA+++(非常有效)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jg/17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