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Hi领袖峰会回顾结合皮

在8月27日PCHi领袖峰会第二天的分论坛“皮肤医学临床研究与护理基础论坛”,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国际化妆品学院的执行院长张婉萍博士以“结合皮肤微观结构思考不同剂型化妆品的作用机理”为题进行了发言。演讲阐释了皮肤微观结构及护理机理,并分别对清洁型化妆品、保湿型化妆品、护理型化妆品、防晒型化妆品及祛斑型化妆品进行了详细解读。

皮肤微观结构及护理机理

我们的表皮是由复层扁平上皮构成,由浅入深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图片来源自网络

对于皮肤健康来说,最重要的是对皮肤屏障的维护,角质层是表皮最外层的部分,是皮肤屏障的第一道防线,可以说是皮肤的“卫士”,由5-15层角质细胞和角层脂质组成的角质层与皮肤美容的关系最为密切。通常认为角质层有五大功能:

美学功能:

角质层过厚——皮肤显得粗糙,黯淡无光;

角质层过薄——出现皮肤潮红、色素沉着、皮肤老化等;

保护功能:角质层的主要成分角蛋白和脂质紧密有序排列——抵御外界有害因素对皮肤的侵害;

防晒功能:角质层可吸收紫外线,主要是中波紫外线UVB;

吸收功能:角质层间隙以脂质为主,所以角质层主要吸收脂溶性物质,比如化妆品中的乳、霜;

保湿功能:健康角质层中的脂质、天然保湿因子使其保持一定的含水量,且保持皮肤失水量仅为2-5g/(h·㎝2);

图片来源自网络

在角质层之上有一层覆盖于皮肤表面的透明薄膜(呈弱酸性)——皮脂膜,由皮脂腺分泌的皮脂、角质层细胞崩解产生的脂质、汗腺分泌的汗液组成,主要成分有神经酰胺、角鲨烯、亚油酸、亚麻酸以及其他一些脂质。

图片来源自网络

砖墙结构示意图

而皮脂膜下的表皮角质层细胞就像“砖块”,角质层细胞之间的“脂质”(主要为神经酰胺、脂肪酸、胆固醇等)和“天然保湿因子”就像“灰浆”使得角质层细胞之间紧密相连,由此形成了特有的“砖墙结构”,砖墙结构有四大功能:

屏障功能:构成了物理、化学、生物因素进入皮肤的第一道屏障;

保湿功能:皮脂膜中的脂质能锁住水分,使角质层含水量保持在20%左右;

调节炎症反应:皮脂膜中的亚油酸、亚麻酸对炎症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防晒功能:皮脂膜中的角鲨烯有一定的防晒作用;

在角质膜之下的透明层与颗粒层是由酸性磷酸酶、疏水性磷脂、溶酶体组成,形成一道防水屏障,使水分既不易从体外渗入也使角质层下水分不易向角质层渗透。

再下面是棘层,棘层中的棘细胞具有分裂功能,可以参与表皮的损伤修复,同时可以吸收一定的紫外线(UVA)。

由此,一道“水-油脂”皮肤屏障形成,皮肤角质层可以吸收油脂,皮肤屏障也可以阻止水分的蒸发。

在表皮之下的真皮,主要决定皮肤的弹性和张力,属于支撑系统。真皮又分为乳头层与网状层,其中网状层主要由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构成,胶原纤维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耐拉力,可以赋予皮肤张力和韧性,对外界机械性损伤有防护作用,胶原蛋白是维持紧实和弹性的主要成分之一。弹性纤维的主要成分是弹性蛋白,弹性蛋白有较强的弹性,可使胶原纤维束经牵拉后恢复原状,赋予皮肤弹性。

对皮肤来说,皮肤的健康源于基底,基底层位于表皮的最底层,仅由一层柱状或立方状的基底细胞组成,是除角质层外与皮肤美容关系最为密切的结构。角质的形成细胞从基底层移至角质层脱落,大约需要28天,可以说基底层是表皮细胞的“发源地”,表皮更替时间过快或过慢都不利于皮肤的健康。在外伤或手术时,如果创面没有突破真皮浅层,皮肤修复则由基底层完成,皮肤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如果突破真皮浅层,则由真皮结缔组织增生修复创面,会形成瘢痕。

基底层还有黑色素线细胞,有产生黑色素细胞的源头——酪氨酸,可以说是黑色素的“加工厂”。黑色素有三大作用:

决定皮肤颜色的主要因素:肤色不同是由于各种人种黑素小体的大小、种类、数量和分布不同;

防晒作用:黑色素可以吸收或反射紫外线UVA;

黑素细胞影响因素:黑素细胞功能异常可导致色素增加性皮肤病,如:黄褐斑、雀斑、瑞尔氏黑变病等;黑素减少性皮肤病,如:白癜风、白化病等;

如果想要保持皮肤健康,皮肤保持健康的营养源头来自皮脂腺、汗腺、神经和血管。

皮脂腺可以分泌皮脂膜,皮脂具有滋养皮肤毛发的功效;

汗腺可以控制体温,排泄废物保持皮肤的酸碱度;

神经可以控制身体的感知能力;

血管能够保持血液循环;

总的来说,角质层的皮肤屏障功能有抗机械损伤、维持张力、电损伤的防护、抵御紫外线、抗化学损伤、防止微生物、水和营养物质屏障;真皮与皮下组织的皮肤屏障功能有抗机械损伤、对外界牵拉、冲撞等起到缓冲作用。当皮肤屏障功能减弱,会引起皮肤泛红、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皮肤老化、各类皮肤疾病等。

了解了皮肤的微观结构,也就可以找到皮肤屏障修复的秘诀。如果皮肤角质层中的脂质有流失,便可以补充胆固醇、神经酰胺、脂质等成分;补充天然保湿因子(氨基酸、尿素)可以提高皮肤的保水功能,对抗干燥;保湿剂(甘油、透明质酸)则可以降低皮肤水分流失;活性成分则可以抗炎、抗氧化、进行免疫调节作用;而pH调节(4-6)可以维持相关酶的工作。

此外,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让皮肤变得更加美丽,白皙细嫩的秘诀,补充脂质可以维护屏障,提升皮肤健康;保湿可以营造湿微环境,减少水分损失;角质代谢可以完成新角质细胞更新;想要增强弹性可以增强胶原蛋白的合成;减少色素沉淀可以考虑减少外界刺激源、阻隔黑色素生成途径的方法。

当我们了解了皮肤的微观结构,便可以理解不同功效型化妆品的作用机理,也可以根据皮肤微观结构,研发具有相应功效的护肤品。

清洁型化妆品及护理

对应不同的产品功效,清洁型化妆品的主要成分有所差异。以清洁为主的清洁型化妆品成分主要由主表面活性剂构成;有泡沫功能的清洁型化妆品成分为主、辅表面活性剂;而温和型清洁化妆品,也是以主、辅表面活性剂为主要成分;护理型清洁化妆品则需要添加水溶性油脂、油脂、皮肤调理剂、保湿剂。根据对皮肤微观结构的了解,我们还可以知道,皂基并不适合于面部皮肤清洁。

保湿型化妆品

保湿剂具有以羟基机理缩水作用的成分——多元醇、高分子多糖。保湿剂的使用可以让角质层在湿润的环境下处于健康状态,营造一个湿润的为缓解也可以减少皮肤水分的蒸发,同时,湿润的环境也有利于角质细胞代谢,可以促进角质细胞的更新代谢。

护理型化妆品

脂质成分主要由油脂及细胞间质成分组成,包括天然来源油脂、神经酰胺、脂肪酸与胆固醇。脂质成分有利于化妆品成分更好的渗透进皮肤,强化皮肤的“砖墙”结构,有效地维护皮肤屏障。

防晒型化妆品

防晒型化妆品主要有防晒乳霜与防晒水,防晒乳霜可以分为W/O型、O/W型与O/W/O型。

O/W型乳状液的特征为外水相(绝大多数防晒剂置于内油相),可以带来相对清爽的肤感,但是相溶性较差,极易析出,并且抗水性差,容易被汗水冲走。

W/O型乳状液的特征是直接与皮肤接触,带来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与皮肤接触可能引发渗透,会增强刺激性。好处是油相疏水性提升了化妆品的抗水性,并且具有更好的成膜性,并且选择清爽型、与防晒剂相溶性良好的油相做外相是成膜性好、抗水性好的基础,可以进一步提升防护效能。

O/W/O型乳状液综合了O/W与W/O型乳状液的优点,O/W/O型乳状液具有多重结构,防晒剂在内油相、护肤油脂在外油相,外油相赋予产品良好的成膜性与抗水性,内油相微粒的紫外屏蔽、防晒剂的稳定可以协同增效,做到安全防晒,同时固态防晒剂与固态脂质形成的新的晶态结构可以阻止防晒剂析出,置于内油相脂质的防晒剂,水相与外油相阻隔了与皮肤直接的基础,内油相形成固态脂质微粒,可以提升体系结构的稳定性。

祛斑型化妆品

祛斑剂有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相容性差、稳定性差、渗透性差。柔质体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柔质体通过静电疏水作用吸附到细胞表面,可以通过被动扩散渗透到细胞内,与此同时,柔质体膜与细胞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融合,使包裹的活性成分释放到细胞内,融合使包封物进入细胞中最有效的方法,从而可以更好地达到产品功效。

更多精彩会议内容,我们PCHi深圳见!

点击下图进入PCHi观众预登记页面!

点击下图进入CIMP观众预登记页面!

*

温馨提示

最近好多小伙伴反映

无法及时看到PCHi推送的消息

这是因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jg/154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