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晒指数是越高越好吗
菇凉们,炎炎夏日马上到来,不管去哪里都要出门,出门就要防晒,嘿嘿,小姿告诉你怎么防晒。一起来吧,每一款防晒霜包装盒上都有会标有SPF和PA,SPF和PA都是很重要的防晒指标,但并不是意味着越高越好。下面就跟小姿一起来学习如何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SPF和PA?
SPF的定义:
防晒系数(SunProtectionFactor),英文缩写为SPF,是指在涂有防晒剂防护的皮肤上产生最小红斑所需能量,与未加任何防护的皮肤上产生相同程度红斑所需能量之比值,简单说来,它就是皮肤抵挡紫外线的时间倍数。
SPF怎么计算的?
防晒指数(SPF)=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后)÷最低红斑剂量(用防晒用品前)若要找出防晒品对你提供多长的保护时间,则应先知道完全不使用防晒的情况下,需先在阳光中待多久的时间,皮肤才会稍微变成淡红色;然后将所需的时间与SPF的值相乘,即可得出防晒品的保护时间,防晒品上所标示的SPF值即为其所提供的保护指标。假设紫外线的强度不会因时间改变,一个没有任何防晒措施的人如果待在阳光下20分钟后皮肤会变红。当你采用SPF10的防晒品时,你的皮肤会稍稍变成淡红色,表示可延长10倍的时间,也就是在分钟后皮肤才会被晒红。计算如下:20(分钟)×10(SPF)=分钟(注意:SPF防晒系数的数值适用于每一个人的。)
PA的定义:
PA(ProtectionUVA)是年日本化妆品工业联合会公布的”UVA防止效果测定法标准“,指的是防止UVA的有效程度指标,是日系商品中最广被采用的标准。但目前国际上并无认证标准。按照防御效果可以区分为三级,即PA+、PA++、PA+++,年又加入PA++++。PA后面“+”号越多防护时间越长,比如PA+代表可延缓晒黑时间的2~4倍,PA++以此类推。但是PA系数高的产品也往往含有大量物理或化学防晒剂,对皮肤的刺激较大一些,容易堵塞毛孔,甚至滋生暗疮和粉刺。所以在选择PA系数时候,也不是越高越好,适可而止。
小姿碎碎念
对于懒癌菇凉来说,选择防晒是很痛苦的一件事。小姿特意总结了一份简易的防晒选择建议:
1.日常通勤,只上下班不咋在外走:SPF15-30、具备PA;
2.节假日出行,阳光下放肆浪:SPF≥30,具备PA;
3.海边玩耍:遇水后SPF≥30,具备PA。
菇凉们想让自己的皮肤变的白、透、嫩,又让自己的皮肤紧实又提升吗,来,跟着小姿一起来曲姿来做耀你白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ff/16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