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强测评花费上万元,历时小时,
中科院化学博士,致力于护肤研究十年,
严谨是我的代名词,认真起来六亲不认。
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云南地处高原,紫外线强度是平原地区的几倍,而我就是从这个地方走出来de白人,以至于我每次自报家门时,大家都一副诧异的表情,因为他们身边的云南人肤色似乎都比我都深了那么几度,每每听到这,我内心都会默默感叹,我真是觉悟的早,防晒的好啊!
三月了,别输在防晒的起跑线上!
让我用科学的手段告诉你,怎么和紫外线玩捉迷藏吧!
这个外国作死小哥大家应该都见过吧
他趴在沙滩上暴晒几小时,来测定不同防晒霜效果,结果撕下胶布,底下一致评论什么都不如胶布防晒效果好(实打实的硬防晒啊)。But,且不说他每个区域接受紫外线的强度不一致吧,他每个品牌的防晒霜用量都没有统一,这样的结果,晒完了也是白晒了。
硬防晒固然很有效,但是爱美的女人怎么会忍受把自己包成一个粽子呢,该秀的时候,露的面积可是和防晒霜用量成正比的。
作为一个不止想为科研献身,也想为美妆护肤献身的女博士,我默默的从柜子里拿出了女人们都渴望的紫外线检测神器——紫外照度计!想像一下,随手一抬,它就像金属探测器一样,可以带你找到最防晒的角落和产品。
话不多说先上图,块价格是不是可以买个包包了!在不想晒黑的女人眼里,它可比块包包值钱多了!
它能直接测量UVA、UVB两个波段的透过率,这是大部分测评文章所用的仪器做不到的!!
防晒防的啥?就是紫外线中的UVB+UVA,它们是让皮肤发红变黑老化的真凶。Ps:做指甲的美甲烤灯的波长是nm,属于UVA,爱美的你是不是突然细思极恐了。
声明!本次测评绝对一本正经!呕心沥血!单纯测评分享,不涉及推广!
今天我会带你亲自对一些防晒流言进行科学的证实!看完本文,你会了解7个直击防晒霜灵魂的拷问!
要测评当然就得有“对象”嗯,祝大家都有一个“给你买防晒的好对象“,下图就是我本次测评的对象们,采购共耗资余元,欧系、美系、日系、其他系的产品我们都找来啦!
这次的测评中没有放之前暖妈团过的ISDIN,因为早在团之前,就来找我做过测评,所以这次就没有再放在一起来对比。ISDIN除了紫外线波段的全覆盖,它还添加了多种活性成分,比如透明质酸钠、生育酚、维生素C等,具有保湿抗氧化和美白功效,其他添加剂也都比较温和,敏皮大爱!
01
1防晒与否,与人的品种有关?
A:我不想晒黑,也不想晒老化——请一年四季都抹够防晒,下雨也不例外
B:我很白,一点也不想晒黑——请一年四季都抹够防晒
C:我不是很白,但不想更黑——请在3-9月有太阳的日子出门防晒
D:我只要不晒出皮肤癌就没事——你棒的无需防晒,只要不经常暴晒
紫外线中的UVA是造成「光老化」的元凶,它除了会让皮肤变黑,还有极强的穿透力,可深入皮肤真皮层,产生大量自由基,促进基质金属蛋白酶,能降解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纤维,造成皮肤产生皱纹、松弛、弹性降低,甚至皮肤癌。
紫外线最高、最强的时段分别是上午9时和下午2时而并非正午,最强可以达到微瓦/平方厘米,虽然你看不见摸不着,但紫外线时时刻刻都存在,即使厚厚的云层也能让它有机可乘。
除非你属于D种人,不然就给我仔细的读下去!!
2防晒到底要涂几块钱的量才不白涂?
接下来你需要思考的科学问题就是:到底要涂多少防晒才真的管用?不然用再贵的防晒都只是在建立“心理防晒”而已。
想必大家都听过涂防晒要涂一元硬币大小的理论吧。
一元硬币大小的防晒霜质量约为mg,5角硬币约为mg,1角硬币约为mg。
其实按照“SPF测试方法”防晒霜的防晒值是按照2mg/cm2来计算的,现在我就用实验来告诉你如果防晒涂不够,效果会有多大折扣?
选用之前团过的ISDIN防晒霜作为样品,在玻璃片上分别涂抹3mg/cm2、2mg/cm2、1mg/cm2、0.5mg/cm2的待测样品。
涂匀后等待30min,测试不同用量的防晒霜的紫外UVB+UVA透过率(数值越小,防晒性能越好)
是不是被这个结果吓到了,防晒霜的用量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
1mg/cm2(相当于5角硬币的大小,与标准用量2mg/cm2(相当于1元硬币大小)的紫外线透过率差了2.7倍!如果继续加大1.5倍量至3mg/cm2,可以将防晒效率提高5倍!ISDIN的防晒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想要获得最好的防晒效果的第一步,就是涂够量!但是有人脸大有人脸小,怎么办?都涂一块钱硬币行吗?科学严谨的我不允许你如此草率!
想知道自己该涂多少防晒先得算算自己的体表面积,不会算?别急,公式给你准备好了
S女=73xH+xW-
S男=57xH+xW+
S:人体体表面积(cm2)
H:身高(cm)
W:体重(kg)
示例:女性,cm,50kg
S女=73x+x50-=c㎡
算出来了吧?
接下来,乘以图中对应部位的百分数,就是你对应部位的体表面积了。
所需使用的防晒霜质量就是M防晒(mg):M防晒=Sx对应位置百分比x2。
示例:
脸部:M防晒=x3%x2=.58mg
手臂:M防晒=x9%x2=.74mg
为了方便大家比对着涂,把质量给大家换算成了硬币个数(图为一元硬币在手上的大小,直径2.5cm)
mg:一元硬币;-mg:一元硬币+一角硬币;2-3mg:三元硬币+五角硬币;3mg:四元硬币。
按照标准用量,30ml的防晒霜(只擦脸)要一个月用完,知道为什么用了防晒还黑了么?你的量用够了么?
3防晒得提前半小时擦!
两小时补一次!是真的吗?
知道该用多少量了,知道使用技巧吗?
这个问题让我们看完这14款防晒霜的防晒性能测试对比后再来揭晓。
持久防晒能力测评:
按照防晒霜的标准用量2mg/cm2将15个样品取样于玻璃板上涂匀,在5min、30min、1h、2h分别测试其在太阳照射下的紫外线透过率(测试时间:3月中旬,紫外线强度微瓦/平方厘米),结果如下图所示(条柱越低防晒效果越好)。
都说防晒霜都必须提前30min涂抹,这样才能在皮肤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有效隔离紫外线。其实现在防晒霜的成膜都比较迅速,从测试结果来看,防晒性能优异的产品,5分钟后就可以到达一个较好的抗紫外线能力。
2-3小时补一次防晒,还是有理可依的,除了露得清、新碧、珀莱雅这三款时间延长防晒效果反而增强联的产品(可是一开始已经晒黑了啊),其它大部分防晒产品在2小时后都出现了防晒能力下降。
持久防晒五星产品:FANCL、理肤泉、安耐晒、碧柔
持久防晒四星产品:新艳阳、怡丽丝尔、ISDIN、新碧
持久防晒三星产品:Sofina、VN、露得清
防晒防水性能测评:
我们将6款标有“防水”标志的防晒霜+一款纯物理防晒FANCL进行了防水性能测试,模拟人在水中的状态,将样品浸泡在水中搅拌,在30min、1h、2h分别测试其在太阳照射下的紫外线透过率。
遇水后,理肤泉、安耐晒、FANCL都能保持其较好的持久防晒能力,而PROYA遇水后就基本悲剧了(消费者不要轻信商家的防水标识)。防水产品在清洁时都建议用洗面奶洗净噢,难以卸除的可以尝试卸妆油。
防晒霜在选购时也不能够一味的追求数值!SPF值(防护UVB)的高低意义不大,从SPF15到SPF也只增加了6%,为了让消费者安心,市面上防晒产品都是越标越高,其实日常SPF30就足够了。PA值(防护UVA)建议日常外出选用+++,户外活动选用++++。
480%的防晒霜都含有孕妇慎用成分你知道吗?
讲到这里,防晒霜的万里长征算是走了一半了。
在小红书上随意看了一下防晒霜种草推荐,和包装上的成分表一比对却发现,明明是物理+化学防晒硬是说成纯物理防晒,明明孕妇儿童要慎用的却推荐全家适用,坑真是一个接一个。
防晒霜分为三大类:纯物理防晒(反射紫外线,对皮肤的刺激比较小,泛白,油腻);物理+化学防晒;纯化学防晒(吸收紫外线,部分成分安全性存在争议,肤感好,不泛白,不油腻)。
如何选择一款适合你肤质的防晒霜呢?
为此我贡献了我的手臂,进行真人测试。
防晒霜质地:
涂抹均匀后:
可以对比看出,纯物理防晒的FANCL泛白最严重,而其他几个稍微泛白的产品也是含有物理防晒剂,而纯化学防晒霜几乎没有泛白现象。
结合使用感受+成分分析,吐血给大家整理出了本次所测评防晒霜的安全性和肤质推荐: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5常年待在室内还用防晒吗?
去雪地、水边等会大量反射紫外线的地方涂够防晒不用我再强调了吧?
可有的人说我每天就家和办公室两点一线,都在室内呆着,应该不需要防晒吧?我来个极端假设,你家和公司一栋楼,丝毫不用出门,还需要防晒吗?
如果你是AB种类的人那答案是:要!只是防晒霜的挑选略有不同。
室内都有窗户,普通的玻璃可以把UVB全部挡掉,而让你变黑老化的UVA,70%是能穿透的玻璃的,所以呆在室内也是要注意防晒,尤其是靠着窗边坐的爱美的你。
在太阳正好强力射入室内的时间我做了一个对比实验。
隔着玻璃的紫外强度数值可以达到微瓦/平方厘米,而不隔着玻璃直晒阳光,数值直接爆了,因为超过了测试的量程(微瓦/平方厘米),不涂防晒出门的你瑟瑟发抖了吗?坐在室内的你还以为紫外线照不到皮肤吗?
室内防晒,尤其坐窗边的人,注意挑选防护UVA的防晒霜(PA值++),至于UVB(SPF值)则不用考虑它。
6美容院说放了一年的防晒会让你越防越黑?
之所以我现在如此热衷于用科学说话,应该都是被那些无良忽悠我妈的商家逼迫的。有一天,我收到了这样的一条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zz/15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