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小知识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1.高危因素
绝经后女性、老年男性、低体重、性激素低下、咖啡及碳酸饮料、少动和制动、膳食中钙和(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户外活动少)、吸烟、酗酒(>2次/d)和某些容易引起骨质疏松的药物等。
2.主要临床症状
01.疼痛:疼痛部位包括胸、背。
02.脊柱变形:骨质疏松症严重者可有身髙缩短和驼背。下肢肌肉痉挛(“夜间睡眠中柚筋”),指(趾)甲变软、变脆和易裂。
0.脆性骨折
.预防措施
01.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
摄入富含钙、蛋白质和低盐的均衡膳食,适度运动,戒烟少酒,少饮咖啡和碳酸饮料。日光照可以使皮肤维生素D合成增加,促进骨钙沉着。上臂暴露日光浴15~20分钟,但需注意的是,紫外线受到玻璃、防晒霜阻隔,因而隔着玻璃晒太阳、涂肪晒霜去户外对增高体内维生素D是没有效果的。北纬5°以北地区冬季的日光照度不足以合成维生素D。
02.预防跌倒
降低骨折风险锻炼是骨质疏松症治疗和预防的重要内容,少动或制动可引起骨质量下降,及肌肉质量的减少,建议缓慢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每天行走0分钟,每周2-次抗阻运动。
0.检查骨密度
女性>65岁、男性>70岁、或有骨折史的65岁以上男性至少需要查1次骨密度;骨密度的复査间隔尚无定论。
04.合理用药
坚持规律服抗骨质疏松症药,注意服药方式及药物间相互作用。
05.适当补钙
如采取次/日的用法,最好是于餐后1小时服用,以减少食物对钙吸收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pp/181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