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暖心舒心服务素社街全力做好境外
你隔离,我守护,
用爱筑牢防疫墙。
根据海珠区的安排,从3月28日开始,素社街抽调7名干部派驻某酒店开展境外从广州入境人员集中医学观察管控和服务保障工作。他们用无微不至的服务,让每一位境外归国隔离人员感受到家的温暖。
7名人员组成多个小分队为保证境外返回人员接收工作顺利开展,入驻之初,街道即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将7名干部分成综合保障、医疗卫生、生活保障和安全保卫组。
3月28日下午素社街道纪工委书记、派出监察组组长陈敏玲和调研员潘耀带领街道工作专班人员紧急赶赴隔离酒店,迅速摸排现场环境、搜集信息、掌握情况、确定工作流程,马不停蹄,一切只为给29日凌晨的正式接收工作做好准备。
3月29日凌晨2点90名待隔离人员分5批次从白云机场来到酒店,各工作组成员严格按照防控要求注意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行李消毒,详细登记人员信息,安排入住房间,帮忙搬运行李。凌晨五点,终于完成全部接收工作,入住人员整体情况稳定。
3月29日一早各工作小组又连续作战,分工合作,顺利完成了全部隔离人员核酸采样工作,及时处理了旅客的各种诉求。当天下午,街道党工委书记舒辉也来到现场,详细了解了工作开展情况和接收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指导工作小组进一步完善了工作方案,改进了工作方法。
虽然超常规连续作战,但工作专班全体成员没有半分松懈和畏难情绪,他们用昂扬的斗志、坚毅的精神和高效的工作诠释着责任和担当。
工作专班人员准备接收隔离人员。为隔离人员送上温暖包一路搭乘长途飞机,归国路辗转奔波,还有对14天隔离生活的未知,境外归国人员难免会有一些疲惫和担忧。为让这些海外游子充分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工作人员从细节着手,为境外归国人员提供系列贴心、暖心、舒心服务,让他们安心隔离。
“温暖包”,一个名字都透着暖暖情意的小礼包,那是工作人员为每个境外归国隔离人员特意准备的。“温暖包”里有消毒液、口罩、泡面、饼干、纸巾、海珠地图等食品和生活用品,外面还贴着“祖国欢迎您回家”的暖心话语,贴心的抚慰让境外归国人员不安的心情得到少许慰藉。
除了“温暖包”,工作人员还为每位住客发放了一封慰问信,欢迎他们回到祖国、来到广州,向他们宣传相关政策,号召安心隔离等。小小的细节,却体现着无尽的关爱。对于隔离人员家人送来的物资,工作人员一一认真做好标记,避免错漏;对隔离人员反映的一些具体问题,也都及时对接酒店,予以协调解决。
““隔离病毒但不隔离爱,我们要把隔离人员当成自己的亲人,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加强心理疏导和生活保障,让他们消除恐慌心理,配合做好隔离工作。”街道工作专班总指挥、人大工委专职主任雷波说。”工作人员为隔离人员准备的“温暖包”。给隔离人员发放的一封慰问信。解决隔离人员实际困难“隔离人员情况多样,日常管理难度大,我们就在人员入住酒店时,通过登记、整理隔离人员的信息,根据人员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分类照顾,以便能更细致地监测他们的身体状况和满足他们的各种诉求。”街道工作专班副总指挥、调研员潘耀介绍。入住当晚,一名高龄住客因担心隔离费用,睡眠不好,导致血压偏高。为了保证老人的健康安全,街道工作专班总指挥、人大工委专职主任雷波当即表示帮他垫付资金,和酒店协商延迟交纳住房费用,以缓解其经济压力,并安排工作人员专门为老人留下一台电子血压计,定时为其测量血压。在工作人员的关心和照顾下,该高龄住客的血压逐渐恢复了正常。
事实上,像这样的暖心故事不止一件。
另有一家三口湖北武汉籍,均是高龄老人,他们于元月下旬从武汉辗转至新加坡,3月底又辗转到广州,一路花销开支较大。由于回武汉心切,加上忧心隔离费用,84岁的老母亲血压一度高达,62岁的儿子血压也高达。为了缓解他们的压力,让他们安心隔离,街道办事处主任庄婷婷自费购买了爱心礼包慰问他们,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给他们进行心理疏导,缓解了他们的精神压力,让他们倍感温暖。
街道办事处主任庄婷婷到隔离酒店指导协调转运安置工作。工作人员为隔离人员送上慰问品。忙碌,换来了安心封闭式管理、保姆式服务、亲人般关怀,这是集中隔离点的工作准则。自工作专班人员进驻以来,他们以最快的速度熟悉并掌握工作流程,从被隔离人员入住宾馆的信息登记,入住前的消杀灭菌,隔离期间的衣食住行,再到日常身体检测,心理疏导,协调沟通,每个环节他们都一丝不苟,亲力亲为,尽力协助解决。“好的”、“马上”、“还有什么需求吗?”……最有执行力和亲和力的话语每天都在隔离点响起。
为隔离人员分配房间,指导如何使用隔离点内设施,每天进行两次体温监测,详细登记监测结果,及时沟通了解身体情况和生活所需,他们像对待家人般对待隔离人员,对隔离人员提出的各种要求,只要在工作权限范围内都一一予以满足。
工作专班人员开会讨论工作情况。脱下隔离服,工作专班人员还要填写相关表格资料,完善隔离人员档案材料,并将相关情况梳理汇总,形成工作日报。为做好隔离人员的生活照料和服务保障,工作人员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工作到凌晨。工作专班综合保障组组长陈欣说,这些日子以来,他们说的最多的是“放心”二字,听的最多的是“感谢”二字。简短的二字,既是工作人员对隔离人员的鼓劲,更是隔离人员对工作人员的信任。
工作专班人员黄炜(左)和张雷。疫情之下有温暖,素社街派驻集中医学隔离观察点工作专班人员严格按照工作要求,用行动诠释使命担当,让境外归国隔离人员充分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通讯员邓冰梅
图片由通讯员提供
▼更多精彩推荐,请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jg/15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