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出游护肤宝典之如何选择防晒霜
小白与渔哥问对书
炎炎秋日,依然艳阳高照。再熬两周,就是万众期待的8天长假:国庆!
海岛游,徒步游,城市游......,在做着各种旅游计划的同时,有着白皙肌肤的小白很为防晒而烦恼,上网看看各路达人对于防晒各有各的说法,但是越看越是感到云里雾里,不知买什么好了。
好在小白找到了巴记的渔哥,便有了以下这段问对:
小白:
日常接触的日光,分紫外光,可见光(蓝光)和红外光。
我们都知道紫外光的危害(多数防晒品也只解决紫外光的问题),那么日常的照射中,可见光和红外光的伤害究竟有多大,是否达到需要防护的级别?
除了全波段防晒产品,防晒织物(衣/眼镜/帽)是否能抵御可见光和红外光的伤害?
渔哥:
虽然目前有很多大牌推出红外线防护和可见光防护的产品,但是迄今为止无论是世卫组织(WHO),澳大利亚癌症协会(CancerCouncilAustralia)还是欧洲化妆品协会(原Colipa)或欧盟委员会对于可见光或是红外线的防护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
既然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自然无从谈起怎样的级别才需要防护。但是UVA,UVB对皮肤的伤害则是已经有很多的研究数据和临床报告所证明,而且对于UVA,UVB的防护已经有具体的规定。
所以日常防晒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对UVA和UVB的防护。
小白:
不同的防晒产品,防晒效果千差万别。这主要跟防晒剂的选择有关吗?为什么?
渔哥:
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涉及到了各国防晒法规的问题,我们来谈谈SPF值的问题,无论在美国还是欧洲或者是日本,SPF都是代表SunProtectionFactor三个词的缩写,虽然各国对于SPF的测定方法基本是相同的,但是测试的结果未必相同,而且对于SPF值标识规定也不尽相同,因此同样一个配方在不同国家测定的SPF值及允许标识的SPF值可能与其它国家不同,有时甚至偏差值会非常大。以下是各国的SPF值的测试方法和标识规定一览表。
中、日、韩、欧盟、澳大利亚和南美共同市场都采用ISO的检测方法,但美国是采用FDA的最终条例来检测。即便是相同的检测方法,由于测试的机构不同,志愿者的皮肤不同,测试者的手法不同都会造成测试结果有偏差。我们可以在图中看出各国对于SPF的标识规定是有一定差别的,比如SPF人体测试值是45的产品,在日本可以标识SPF45,但是在欧洲只能标识SPF30(在欧洲SPF=31-49的防晒品只能标识SPF30)。所以给大家的感觉也就是相同SPF值的产品,防晒效果会有很大的不同。
小白:
好的防晒剂与劣质防晒剂主要区别在哪?日常选购中,有哪些防晒成分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如致敏性等)?
渔哥:
其实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个是防晒剂的质量问题,第二个是防晒剂的安全性问题。
关于防晒剂的质量,市场上确实有很多防晒剂的供应商,产品质量也良莠不齐,但是高品质的防晒剂主要是在纯度和杂质方面有严格的控制,防晒剂中的杂质含量会直接影响到最终产品的气味和安全性,有的杂质甚至会对皮肤有刺激性或是会产生自由基。另外通常在防晒产品中是通过复配防晒剂达到所需防晒效果的。但是有些防晒剂配伍有禁忌,比如BMDBM(阿伏苯宗)和OMC(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复配之后两者会反应产生副产物,使得配方的防晒能力降低。
关于防晒剂的安全性,通常来说在《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中《化妆品准用防晒剂》列表中的防晒剂只要在国家规定的用量范围内使用都是安全的。
但是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些防晒剂比如二苯酮-3容易导致光敏性皮炎。还有一些光稳定性差的防晒剂如丁基甲氧基二苯甲酰基甲烷(阿伏苯宗)在光照下容易分解,分解的产物对皮肤可能有潜在的刺激性。
巴斯夫的科学家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来研究防晒产品经过光照之后产生自由基的状况,一组使用的是光稳定的防晒剂,而另一组中含有光不稳定的防晒剂阿伏苯宗。
结果发现含有光不稳定防晒剂的配方经UV诱导会产生过氧化自由基,换句话说就是使用这种防晒产品,经紫外光照射之后,防晒产品本身就会产生很多自由基。而自由基容易诱发夏令痤疮(Acneaestivalis)。
巴斯夫的科学家还将这两组配方进行了皮肤安全测试,结果也是表明使用光不稳定的防晒剂的配方容易使敏感人群产生夏季痤疮。
所以在选择防晒产品时尽量避免使用含这些光稳定性差的防晒剂的产品,尤其是敏感肌肤的人群更要注意这一点。
小白:
防晒霜的防水性一般与什么有关?
渔哥:
防水性一般来说和两个因素有关:配方的剂型、抗水剂。
通常来说油包水的剂型防水性较好些(虽然也有例外),油包水的防水乳液一般比较油腻些,去海滩游泳或是户外活动,还是推荐使用这类产品,因为它们通常有更高的指数和持久的效果。
水包油的产品比较清爽,如果要实现防水性,必须加入一些具有防水能力的聚合物(抗水剂,waterresistanceagent),但是也不是加了就一定能防水的,防水的效果和配方里的乳化剂等原料有很大关系,这也是个非常复杂的事情。
但是有一点消费者要注意了,凡是防水越好的配方,肤感通常都不会清爽。
总而言之,不管水包油还是油包水,是不是防水消费者只要去看产品上有没有标识防水就可以了。根据中国食药监局的《防晒化妆品防晒效果标识管理要求》的规定防晒化妆品未经防水性能测定,或产品防水性能测定结果显示洗浴后SPF值减少超过50%的,不得宣称防水效果。
宣称具有防水效果的防晒化妆品,可同时标注洗浴前及洗浴后SPF值,或只标注洗浴后SPF值,不得只标注洗浴前SPF值。
小白:
物理防晒剂和化学防晒剂各自都有优缺点。现有的技术中,它们都能做到怎样了?二者的结合是否是未来的防晒趋势?
渔哥:
从市场产品来说,目前主流还是使用化学防晒剂。此外巴斯夫还拥有兼具有机防晒剂和无机防晒剂优点的微粒型防晒剂Tinosorb?M和Tinosorb?A2B。这两个产品具有散射、反射和吸收紫外线的三重功能。市场上确实有两者结合使用的产品,但并非所有的化学防晒剂都能和物理防晒剂复配,比如BMDBM和氧化锌就没法复配,两者会产生反应。目前很多实验数据表明完全使用物理防晒剂去制备高SPF值高PA值,肤感又优异的防晒产品是比较困难的,所以两者复配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方案。
小白:
有不少观点认为硬防晒产品(如防晒衣/帽/眼镜/)无论安全性、防晒效果均好于防晒霜,您怎么看待?日常生活中,硬防晒可以取代防晒霜的位置吗?
渔哥:
世卫组织和世界各大癌症协会例如澳大利亚癌症协会(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ff/1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