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欧美防晒霜不能防晒黑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知道——
怎么防止晒黑我们知道紫外线根据波长可以分成三个族群:UVA(波长~nm),UVB(波长~nm)和UVC(波长~nm)。
而根据爱因斯坦的光子理论E=hc/λ,波长越长能量就越低,所以这三个族群的特点也各不相同:
UVC像是山丘之王的矮人族,破坏力最强(能量最高)却是小短腿(波长最短),穿透力最弱,还没走到地球表面就被臭氧层给挡住了,空有一身蛮力也无用武之处了;
UVB则是各方面都比较均衡的圣骑士,有一定的穿透力(波长中等),能够到达皮肤的表皮层,同时也有一定的攻击力(能量中等),会造成表皮层的晒伤;
UVA就是高敏捷的刺客了,大长腿一下就跑到了皮肤真皮层,然而身体瘦弱攻击力差(能量最低),所以造成的伤害也没那么明显,要日积月累才能看得出来(光老化)
而导致皮肤变黑的源头——黑素细胞呆在哪儿呢?就呆在表皮和真皮交界的基底层。
显然这个位置只有UVA能够够得到,刺激黑素细胞不断释放出黑色素。
所以,要防止晒黑,就要阻挡住UVA。
那么——
怎么判断一个防晒产品防UVA的能力?因为UVB对皮肤造成的破坏比较明显,所以早期的防晒都只注重了UVB的防护,也因此比较早的形成了全球的统一标准,也就是我们大家都耳熟能详的SPF值。
然而对于UVA而言,因为它造成的伤害比较难以察觉(上海话叫“暗搓搓”),直到近些年才被注意到,所以对防UVA的衡量指标现在还没有统一,基本上是三大派别:
1亚洲派
全世界大概最在乎晒黑的人就是黄种人了吧(白人貌似更喜欢晒黑,黑人么就算想白也不现实…)。
所以日本作为急先锋首先推出了防UVA的指标,也是现在中日韩都通用的标准,就是PA(ProtectiongradeofUVA)。
PA的测试方法类似SPF,也是在人体上测试,只不过把衡量标准从SPF用的晒红换成晒黑,计算出一个类似SPF的数值,叫做UVA防护指数(ProtectionFactorofUVA,PFA)。
比如皮肤在没用防晒霜的情况下用了1小时晒黑,然后用防晒霜后2小时晒黑,那么PFA值就是2。
根据PFA的数值,再给PA分级,就是我们熟悉的几个加号:
PFA
PA
2~3
+
4~7
++
8~15
+++
≥16
++++
可能是因为我们在亚洲平时接触PA太多,以至于很多人认为防晒产品如果没有标PA的话就说明没有防UVA(也就是防晒黑)的能力。
然而PA并不是唯一标准,因为欧美的白种人虽然不怕晒黑,却很怕被UVA晒出皮肤癌来,所以这两个地区也出台了相应的防UVA指标。
2欧洲派
欧洲也是看PFA的,不过这个PFA的测试方法并不局限于人体试验,也可以是在指定规格的有机玻璃板上涂产品然后用机器测的UVA透过值,不过这种体外测试的方法也是做过和人体实验的相关性比较的,所以还是很靠谱的。
不过欧洲法规并没有像亚洲这样按PFA值分等级,而是更讲究UVA和UVB的关联:必须PFA的数值大于SPF数值的三分之一,然后产品上才可以出现防UVA的标识——一个画着圈的UVA标志。
所以如果一个SPF50+的防晒产品上标有画圈的UVA标志,意味着它的UVA防护指数PFA应该在16以上,也就是PA++++
3北美派
虽然同为白种人,山姆大叔(不是三亩大叔哈)在防UVA标识方面要粗糙的多:连人体试验都不用做了,只需要在有机玻璃板上做一个体外实验,然后计算得出对长波段UVA(~nm)的吸收值占总的UVA+UVB吸收值的10%以上,再加上产品SPF值大于15的条件,就可以在产品上标一个“BroadSpectrum”(广谱防晒)标志,说明该产品有防UVA的能力。然而具体防UVA能力有多强,根本无法判断。
然而你觉得——
只要用防UVA的防晒霜就高枕无忧了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要最大程度的发挥产品的功效,还得注意正确的选择和用法。
IsdinFluidWaterSPF50+虽然有UVA标志,算下来也有PA++++,但是配方里防UVA主要靠的是大名鼎鼎的阿伏苯宗,在没有特别的配合来稳定它的话,显然是不适合在户外长时间使用的,加上产品有没有很强的防水能力,到海边的话…除非你二十分钟补涂一次,否则当然容易晒黑。
所以这款我们只推荐在室外活动较少的情况下日常使用(肤感真心好啊,而且还没酒精)。
相比之下,同样是SPF50+的理肤泉大哥大,有欧莱雅独有的专利技术来稳定阿伏苯宗,又有一定的抗水能力,比Isdin更适合偶尔的长时间户外活动使用(当然肤感就…反正我不能忍,所以偶尔用用)。
小结欧美的防晒霜虽然没有标PA,但都有自己的防UVA标志来帮助判断是否有防晒黑能力。相对而言,欧洲的产品标识更容易判断,而美国的标识比较不靠谱。
对的产品,加上对的用法,才有对的效果。
小圃鸡汤
《警世通言》里有一篇叫做《王安石三难苏学士》,写到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见王安石,在书房等待时,偶然发现桌上有一首没有写完的《咏菊》:“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他一看就觉得有毛病,菊花出了名的傲霜斗雪,怎么可能被秋风吹落满地金呢?
老苏是何等才子,立马在后面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结果这首诗被老王看到以后,直接就把他贬到黄州去了。
结果苏东坡愤愤不平的在黄州待了一年,到秋天果然看到秋风过境,满地金黄的景色,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王安石贬他的用意。
毛主席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往期推荐
▼
以上图片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jg/8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