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连防晒霜都声称好吸收,可吸收好就

讲到一件产品好不好时,有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不是好吸收。“质地特别轻盈好吸收,抹在皮肤上一会儿就没了!”“不好吸收,涂了半天皮肤上还有一层。”甚至,连防晒霜,都要讲“好不好吸收”。可有没有想过,防晒剂一旦被“吸收”了,还拿什么东西来防护紫外线?

其实,很多东西,并不需要被“吸收”。比方一部分保湿物质如各类植物油,只有持久均匀地附着在皮肤表面时,才能起到保湿作用,有时可能让皮肤黏黏的或者能摸到有一层东西,这层保湿保护膜,不需要也无法被“吸收”。

还有一些物质,因为和皮肤的天然构造极为相近,用后可以迅速地和皮肤“融为一体”,感觉好像被“吸收”了,其实,它们也“紧紧贴合在皮肤表面”,只不过隐藏的功夫太好,让人难以察觉罢了。

一款产品是不是吸收速度快,到底能通过“使用感”来判断吗?其实不能。在做配方时,哪些物质要渗透进入皮肤,哪些又必须留着皮肤表面,有着专门的搭配,渗透的速度、深度,也需通过专业仪器测试。一般人光靠涂抹的手感,完全无法知道产品的“吸收度”如何。

那么,我们平时说的“吸收”,又是什么呢?通常指的是“挥发性”和“亲肤性”。好比水,抹在皮肤上一会就没有了,其实因为“挥发”了。如果往水里掺点酒精之类容易挥发的物质,那么抹完后“变没有”的速度就更快,而且很多时候还让皮肤感觉干爽凉快,造成“吸收很好”的印象。

与“挥发”相比,“亲肤性”更接近于“吸收”,因为它能很好地与皮肤表面的物质融合在一起,尽管未必渗透进入内部,但带来舒适柔润的使用感。让人感觉涂抹用东西以后,皮肤变软变润了,也算是一种“吸收”。

不过,一件保养品,并不是吸收越快、吸收量越多,就越好。比方屏障功能差、容易敏感受刺激的皮肤,“吸收功能”是非常好的,但大量外界物质进入皮肤后,除了引发敏感不适,并不能发挥更多作用。

而某些活性物质进入皮肤的速度越快、浓度越高,引起刺激的几率也相对增加。所以现在的配方技术,主要的研究重点,在于如何让活性物质均匀、持续和适量地进入皮肤,并渗透入刚好需要的部位。这就更不是单纯的“吸收”两字能概况的了。

判定一款产品好不好时,经常会有两个标准:行业标准和民间标准,行业标准经常涉及到各种专业技术层面的问题,而民间标准则注重感性的使用感,以主观体验为基准。这两种标准原本是平行的关系,互不干扰又互有参考价值。不过一旦民间标准借用了行业标准的名义,就容易产生误解。

为了判定“吸收力”,出现过许多民间实验,比方把乳霜倒在面包上看渗透,用化妆水泡发海带,看能发得多大。看似直观,实际上只要想想,面包上的空洞,海带的吸水率,跟皮肤的“吸收”,有半毛钱关系吗?

不如还是把专业交还给专业,找准一个靠谱又喜爱的品牌产品,安心持久地用下去,不被各种民间伪科学迷惑,才是更聪明的做法。

撰文:甄宇

编辑:沈轶、Leebo

赞赏

长按







































白癜风中药治疗
怎样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uikanggroup.com/fssff/127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